首页 >> 龙血树属

潜山产业扶贫让55万人摘穷帽和田

发布时间:2022-07-20 02:00:55 来源:臻农农业网

潜山:产业扶贫让5.5万人摘“穷帽”

成立合作社撑起“合作楼”、龙头企业引领群众共同致富……近年来,潜山县因地制宜,在“输血”的同时,还重视增强贫困村的“造血”功能,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扶持茶叶、瓜蒌、蚕桑、食用菌、油茶、畜牧等6个主导产业。走出一条“产业扶贫”攻坚新路,共减少贫困人口5.5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合作社撑起“茶叶楼”

“黄柏到塔畈,九十九道弯”一曲民谣唱出了80年代塔畈人的艰辛。

如今,一提及自家盖起的小洋楼,村民倪天喜便要提及一个人和他的合作社——江成生和彭河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倪天喜一家四口人,他和妻子都是老实巴交的庄家人,生活只能勉强维持温饱。今年,仅收鲜茶草这一项收入,倪天喜一家收入在9万元。“如今,我是手中有茶,心里不慌。”倪天喜憨憨的说道。

江成生,安徽省劳模,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彭河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牵头人,他却清楚的记得,第一次与茶农的订单,源于“看见锄头挖茶树心在痛”。

濒临长江的潜山县彭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这里平均海拔900米,年平均气温16.3度,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故山高雾绕,风光秀丽。其光照、温度、湿度、土壤均适宜茶叶生长。但是由于地处深山,这里的茶产业采用传统粗放经营模式,主要通过分布在各地的同乡和批发商销售。产品也主要依靠散装形式销售,茶企普遍缺乏品牌意识。

2008年,由江成生牵头,联合塔畈乡炳峰、观音洞、广西园等18家初制茶场、茶叶经纪人和1058户茶农自愿组成的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行“专业合作社 龙头企业 专业大户”三位一体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模式,采用订单农业方式,与广大茶农签订合同,公司对茶农进行二次返利,极大提高了农户发展茶叶的积极性。目前,加入该合作社的户数已达1200户。加入合作社的茶农人均茶叶纯收入达到4000元。

为引导茶叶发展,潜山县政府每年安排茶业发展专项资金120万,其中60万用于扶持茶叶基地建设、30万用于培育发展龙头企业、10万元用于茶叶技术培训和指导。奖补点燃了茶农的激情,目前,潜山县茶园面积增加到10.06万亩,通过统一标准收购,统一工艺加工,名优茶质量稳中有升,茶叶生产比较效益明显,成为茶农增收的亮点。原来穷得揭不开锅的家庭,如今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逐步组建产业合作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工作思路,潜山县先后建立了80家合作社。据了解,目前,全县贫困村已有近30000贫困农户成为各协会会员。这些协会定期组织农民进行参观培训、经验交流和外出考察学习,不但提高了项目的组织化程度,还有效破解了农户缺技术、缺信息的难题。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完善,潜山县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让农户与合作社组织实现利益联结,结成了利益共同体。目前,该县每一个产业链都有几家合作社带动,成功地总结出六大特色产业链式扶贫新模式,并均已初具规模。合作社充分发挥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桥梁作用,使贫困农户变“单打独斗”成为“抱团发展”。

龙头企业引领养鸡户致富

余井镇天圣村地区原先农户也有养鸡的传统,只是没有形成规模,处于家庭副业状态,再加上没有龙头企业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的带动,畜禽产品的销路没有保证。

作为“安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潜山县天胜农业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到户”服务当地养鸡户,带领群众共同富裕。一是对养殖户实行送苗鸭和饲料到户。统一引进良种,该品种品系纯正,抗病力强,生长迅速,深受加工厂和广大消费者欢迎。二是技术服务到户。将自己掌握的养殖技术经验一家一户地传授到农民家中,确保养殖成功。三是防疫治病到户。将自己专门聘请的18名中高级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服务、巡回咨询,及时到户解决养殖过程中的突出性技术问题,同时每月为社员讲授新知识,为养殖户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四是收购到户,挨家挨户上门收购。现金结算到户,销售由合作社安排。组织并指导周边村民科学养鸡、水产养殖和苗木种植。

这种以公司为龙头,采取“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方式,不断壮大专业合作组织,克服了一家一户小规模、低投入、低产出的小农经济局限性和对土地等资源过分依赖性。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目前,随着专业合作社影响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的不断增强,合作社成员由最初的104户增加到200户,另外辐射带动了本地及周边乡镇养鸭户500余户。从合作社成立至今,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 农户紧密型合作方式,短短三四年时间,帮助120多户困难家庭摆脱了贫困。

“如何破解农民‘种什么,养什么,怎样种,怎样养,如何卖,如何卖个好价钱’应该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潜山县扶贫办主任徐建平介绍,一家一户的农民真正实现与日趋成熟的大市场对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需要通过市场经济的手段,用利益连接,把龙头企业与贫困农民、扶贫资金有机结合起来,使龙头企业成为项目实施和资金周转的有效载体,促进扶贫工作市场化。

近年来,潜山县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先后扶持了近40家龙头企业.通过扶贫龙头企业与农户直接签定种养和收购合同,组织农产品进入市场,有效解决了农民的卖难问题,实现了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保证了农民的利益。

产业扶贫,实现了可持续扶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潜山县充分发挥贫困人口的积极性、创造性,自强自立,不等不靠,苦干实干,在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必要扶持下,更加注重“授人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实施连片开发,构建产业支撑。按照高起点、大手笔、全方位的要求,编制特色优势产业连片开发规划,坚持"一村一品"和"一村多品"的布局实施连片开发项目,推进当家扶贫产业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品牌化,提高组织化程度,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加销"一条龙体系,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构建产业支撑。扶贫部门在扶贫开发中不可能包打天下,联合各部门集中打造扶贫工作的新平台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三年来,通过县委、县政府的组织、协调,扶贫部门主动与涉农部门联合,发挥各自优势,做好扶贫村的项目建设。在扶贫村联合打造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产业化项目,成为群众稳定增收的主要渠道。

“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户脱贫的突破口,是确保贫困户脱贫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的最有效方法”,徐建平介绍,潜山县有效整合土地资源,搞规模经济。打破了长期以来扶贫政策对农户的“平均化”扶持,既让不同程度的贫困对象合理享受到国家给予的扶贫资源,破解了“扶贫到户”难题,又发挥了当地资源优势,实现了低碳扶贫和可持续扶贫的结合,创新了扶贫政策对贫困对象的“瞄准”机制,有效避免了“脱靶”现象,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生动实践。

找准“穷根”开“药方”,潜山县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特色致富路。2月2日,安徽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宋海航对潜山县一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提出要求,激发全民创业的激情,充分利用好山区资源优势,为群众打造脱贫致富的平台,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好路子;镇村干部要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生活,努力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扶贫工作做扎实,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让困难群众真正受益。同时表示,省军区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扶贫参建活动。

(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黄娜娜 )

不吃早餐减肥

小儿过敏性湿疹

什么是麦粒肿

重庆眼科医院哪家最好

菊花茶的功效与禁忌

友情链接